5月17日凌晨4時30分,鄭長林和妻子毛秀珍就起床了,找來繩子把菜捆綁穩(wěn)當,由于菜多,毛秀珍也要去鄭州幫忙。
5時30分,駛上大路。鄭長林說,他的拖拉機跑得慢,到鄭州估計得兩個小時左右。車上風太大,毛秀珍裹著大棉衣縮成一團。筆者本以為在車上可以打個小盹兒,想不到寒氣逼人,凍得直打哆嗦。
7時,車進城。從進城到菜市場這半個小時是最難的一段路程,進入市區(qū),路口多了,紅綠燈多了,車也多了,各種標識牌看得人眼花繚亂。每到路口,鄭長林都得張望許久才敢前行,怕走錯路被罰款。
兩個小時的路程結束了。交了30元入場費后,鄭長林找到一塊空地,停好車。
8時,鄭長林迎來了第一位顧客,一位飯店采購員模樣的人走過來,隨意擺弄了幾顆紫包菜后問價錢,“4毛!”“4毛?那邊才3毛!”顧客說完轉身離開。
第一筆生意沒做成,鄭長林就去看別人都賣什么價,就在不遠處有輛大貨車載的是紫包菜,只賣3毛。鄭長林和妻子商量后決定降價賣,“不降不中,賣不完就沒用了。”鄭長林說。
9時40分,鄭長林賣出了第一袋菜。顧客買菜時,每一顆包菜都得被剝去好幾層。而稱重時,鄭長林都會先把秤盤上的泥土給抖干凈,“咱農民就是實誠。”一旁的毛秀珍笑著說。
下午2時45分,鄭長林在給一位顧客挑選包菜時,一位老人問菜價,鄭長林回答“3毛”,老人一臉驚訝地說:“咦,咋這么便宜,我昨天在前面的超市買還1塊7呢!”鄭長林聽了露出一臉的無奈。
菜價一再被壓低,紫包菜到了下午,賤賣到2毛一斤。下午6時50分,還有一袋沒賣出去。鄭長林收拾東西準備回家。晚上8時35分,鄭長林回到了家中。
鄭長林開始算賬,這一趟賣菜總共賣了550元,來回油錢70元,進菜市場花30元,算下來一天的效益還可以,但考慮到成本就虧大了。
鄭長林說,從下種到收獲近3個月,從種子、化肥、大棚塑料膜到草氈、覆地薄膜,都要計入成本,這些不算人工費就超1000元,一畝地最多能產紫包菜5000斤,全部賣完也只有1000元的收入,等于鄭長林和妻子3個月白忙活了。(曲昌榮 吳純新)